一代文坛巨匠巴金走了

发布时间:2005-10-18       浏览次数:5009       文章来源:

10月17日19时6分,一代文坛巨匠巴金在上海因病逝世,享年101岁。   巴金,原名李尧棠,字芾甘,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。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,到1999年2月续写《怀念振铎》一文,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。他的《激流三部曲》(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)、《爱情三部曲》(《雾》、《雨》、《电》)、《寒夜》、《憩园》、《第四病室》等文学作品,是中国文学的丰碑。  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、编辑家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,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。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:五卷本的《随想录》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。   巴金是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2003年11月25日,巴金百岁生日时,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“人民作家”光荣称号。几十年来,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,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,照亮文坛,给人精神慰藉。他的去世,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。  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,6年多来,病情反反复复,党和国家尽全力为他救治,但巴金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,于10月17日不幸逝世。 巴金一生百病缠身   巴金患病逝世,对于他的病情,相信大家都很关注,记者对此跟踪采访了多年,发现百岁老人巴金的一生原来是被百病缠身。  巴金年轻时患过肺结核。1925年,巴金从江苏东南大学附中毕业后,到北京报考北京大学。谁知在体检时,他被检查出肺部有病,为此他放弃了报考机会。1927年,巴金在法国时,有一段时间,他也因肺部不适在一座美丽的小镇进行了休养。从1954年起,巴金在华东医院看病。1965年,巴金被医生发现有高血压倾向。1979年他又被发现患有隐性冠心病。1981年,巴金动作开始有些迟钝,1983年他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症,一直到1993年,巴金的主要疾病是帕金森症。在以后的时间里,巴金的帕金森症控制得比较好,但是病情还是发展了,他后来说话困难,手颤抖,写字困难,行动不便等,都与此病有关。1993年2月,巴金还出现了晕厥症状,以后这种情况又发生过多次。   慢性支气管炎,是巴金的又一主要疾病。这个病造成他肺部反复感染,尤其是晚年后,一不小心他就会造成肺部感染。再因为患有帕金森症,巴金吞咽也很困难。此外,巴金还患有骨质疏松病。最典型的就是1994年那次,巴金为了取一本书而不小心造成他的第8节胸椎压迫性骨折。   1999年,巴金病情急转直下。这一年的2月8日早晨,巴金因感冒开始发烧,晚上8时,他的体温升到摄氏39度,呼吸也加快了。经检查后,医生发现巴金出现了呼吸衰竭状况,在经过抢救后巴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。2月14日,医疗组考虑到巴金用的呼吸器太重不方便,长期插用也不行,因此就为他做了气管切开手术。之后,巴金又出现了低钠综合征,身体浮肿,反应淡漠。经过治疗后,才有所好转。2月22日中午,巴金突然心律失常,左心室心衰。经过抢救后,巴金的病情才平稳下来。此后,一直到5月31日,巴金的体质才有所恢复。   从1999年2月病重到2004年2月,巴金的病时有反复,但主要是呼吸道疾病,反复感染。2004年2月,巴金肾衰竭,病情危重,经过治疗后,他又一次闯过难关。2005年4月,巴金出现腹部腹水现象。经过反复会诊、检查,巴金被诊断为腹腔间皮细胞瘤。10月3日,巴金胃部出血,10月13日他的腹腔大量出血,被确诊为恶性间皮细胞瘤。10月17日,一代文坛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。     他回到属于他的星座了———亲朋故友齐忆好人巴金   巴金老人离世,让众多的亲朋故友都不禁有话要说,千言万语,不离一句话,他的作品一流,他的为人更是我们的楷模!   “我最大的感觉就是‘神六’回家了,巴老也‘回家’了,回到了他天上的家,你知道的,太空中有一颗以巴金名字命名的星,他终于回到属于他的那个星座上去了。” ———作家从维熙   “巴老是个非常和善的老头,总是笑眯眯的。”“从内心来说,我认为离开我们是巴老的解脱,这么多年来躺在病床上,他不仅不能言语,连饭也不能吃,只能靠鼻饲,那种痛苦是任谁也难以忍受的。他这么活着,不是为他自己,而是为我们大家。” ———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夫人于滨   “作为一个作家,他是中国文坛的骄傲,也是很多文学青年的偶像。像巴金这样能得到整个民族尊敬的世纪老人,在中国是非常少的。虽然我没见过巴金先生,但心中对他一直非常崇敬。不仅因为他的作品,更因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,他对历史的诚实精神。在这些方面,他应该是后辈作家的榜样。”   ———作家海岩   “就我所知,他从来没有闹出什么绯闻,我相信这并非因为避讳的问题,因为我曾经看过很多回忆录,都没有这些性质的东西。这会让很多人感到羞愧。”  ———作家邱华栋    本报特约记者 张守刚 李冰 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”  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,几十年来,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,照亮文坛,给人精神慰藉。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、编辑家,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。     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。“人为什么需要文学?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,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,带来勇气,带来力量。”这是巴金对文学的见解。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、《雾》、《雨》、《电》、《憩园》、《寒夜》无不体现着这样的文学理念。   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。巴金懂得英文、法文、俄文、日文、德文等多种语言,还有世界语,他的译文全集足足有十卷(人民文学出版社)。翻译家高莽先生说:“巴金先生绝对是大翻译家。巴金先生的语言很美,他对翻译有自己的一套见解,要准确,也要用文学来表达情感,表现原著的韵味,不能完全死抠字句。”   用出版举荐文坛新人。巴金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,从1934年创办《文学季刊》到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,再到1957年创刊的《收获》,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文化圈。巴金以决不唯利是图的严肃出版理念,以杰出的文化判断力和认真的编辑态度,以真诚、热情的友谊,把一大批作者吸引在他的周围。当年,曹禺、萧乾、鲁彦、刘白羽、何其芳、卞之琳、严文井、荒煤……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,都是由巴金发表和出版。上世纪80年代,从维熙、谌容张洁、沙叶新、张一弓、张辛欣等不少在新时期走上文坛的年轻作家,同样得到了巴金的扶持、鼓励和保护。   用行动推进文化事业。巴金晚年向国家图书馆等处捐献大量藏书;他还不遗余力地建议并促成现代文学馆的建成,并为此捐出了自己的15万元稿费手稿和藏书,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。   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。巴金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《随想录》,在1978年12月开始动笔,历时8年完成了150篇。合订结集的《随想录》出版后,被誉为是一部“讲真话的书”,巴金先生也因此被誉为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”。 辛华 巴金的故事 ■巴金的父亲做过川北广元县的知县,童年的巴金常旁观父亲审案。犯人们“挨了打还要谢恩”给了他很深的刺激。对这种荒谬逻辑的思考,在他晚年的《随想录》中被重新阐发。 ■巴金常说自己是“五四的儿子”。少年巴金曾怀着一颗战栗求助的心写信给《新青年》的编者陈独秀,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写信。最终,他没能等来回信,这是他少年时的一个挫折。 ■1928年8月,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《灭亡》,第一次使用了“巴金”这个名字。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,为纪念他采用了“巴”字,而“金”字,是因为他刚译完克鲁泡特金的著作。这就是“巴金”笔名的由来。 ■1931年,《家》最初在《时报》上连载时以“激流”为题。可是小说刊出的第二天,巴金就接到了大哥李尧枚服毒自杀的噩耗,这促使他重新调整了小说的构思——大哥成为小说的主角,高觉新的原型。 ■1952年,巴金作为赴朝创作组组长来到抗美援朝前线。巴金在前线备受关照,他觉得盛情难却同时又非常不安。领导机关常送来烟、白糖、奶粉等物品,他借口感冒没好索性戒烟。 ■“文革”开始了,抄家。巴金家有一只小狗包弟,是全家的宠儿。街道上的孩子常来打门叫喊着要杀狗。巴金夫妇无计可施,只好把小狗送给医院做实验用了。 ■1981年,有记者访问巴金,看见到处都摊着书,老人正忙着整理。问他在做什么,巴金抚摩着书答:“我在做身后事……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,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。”   据新华社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