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着手研究,再动手翻译———记新版插图本《追忆似水年华》译者徐和瑾/家麒

发布时间:2005-01-04       浏览次数:3466       文章来源:大公网

图本《追忆似水年华》译者徐和瑾\家麒 图:《追忆似水年华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译林出版社在决定组译《追忆似水年华》(以下简称《追忆》),派编辑到复旦大学物色译者。在与徐和瑾(以下简称徐)交谈时,发现他对该书非常熟悉,考虑到他当时已有多本译作问世,就约请他参与该书第七卷的翻译。在往后的近二十年间,他又翻译了《普鲁斯特传》及其它一些有关文献,始终留意该书及其作者的资料,留意该书的版本沿革,并且与法国普鲁斯特研究者保持着广泛的联系。他在普鲁斯特研究的刊物上经常发表论文,现在成为法国普鲁斯特研究会的唯一中国通讯研究员。 由于《追忆》原先法文版本的版权已到期,加之该译本是由十五位译者合译而成,风格不尽统一,又留下了诸多缺憾,所以该社拟重新组译此书,由一位认真负责、对《追忆》素有研究的资深译者单独承担,不限定交稿时间,只要求他细斟慢酌,拿出一个高质量的译本。无疑,徐便是一个合适人选。徐自接手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之后,真正是尽心尽力了。我们在第一卷《在斯万家这边》长达一万四千余字的译后记中便可见一斑。 他先从版本入手,几经比较,选中了米伊主持校勘的弗拉马里翁出版社的版本,一是因为米伊是巴黎第三大学教授,曾长期担任该校普鲁斯特研究中心主任,还是《普鲁斯特学刊》杂志社社长,主要研究普鲁斯特的文体风格和文本,着有普鲁斯特的专着多部;二是因为他们校勘的后三卷,即普鲁斯特生前未定稿的三卷有自己的特色。 关于翻译风格的问题,徐在开译前也认真考虑过。他认为翻译文学作品除把握原着的风格而外,也应了解作者对风格的理解。普鲁斯特说:「在美学和社交界的价值方面,我把简朴置于首位。」因此,翻译普鲁斯特的小说,首先要对他的长句善于分割,各个部分长短的差别不能过大,但又不能有断裂的感觉,读起来应十分流畅。而且,在文字处理上要忌艳丽求简朴。就在译名的处理上,他也颇费周折。如第一卷的卷名,这次改成《在斯万家这边》,以跟第三卷《盖尔芒特那边》的译名相对应。第一卷各部的标题为「贡布雷」、「斯万之恋」。和「地方的名称:名称」。「斯万之恋」,原文为Un amour de Swann,直译为「斯万的一次恋爱」,如同电影《罗马之恋》指在罗马的一次恋爱,这里仍照旧译;至于「地方的名称:名称」,则与第二卷中的「地方的名称:地方」相对应;至于徐在译文里斟词酌句所花费的心血就难以尽述了。譬如,他在翻译植物时,遇到了「gu棳pe fouisseuse」这个词,名词意为「胡蜂」,形容词意为「善于掘地的」,《新法汉词典》中没有这个词组的释义,在译林的旧译本中译为「土居的黄蜂」,后来在花城出版社新版的《昆虫记》中才查到较为正确的译法,该译为「泥蜂」。这卷中植物名也很多,基本都已查到,只有barbe de chanoine无法找到其中译名,他只能注释存疑了。 翻译这样一部艰涩难啃的巨著,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疑难问题。好在他在法国普氏学界有广泛的联系。他请法国尼斯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娜·布洛—拉巴雷尔帮他买来弗拉马里翁出版社的版本,也请她解答了他最初提出的一些问题。后来,又请让·米伊帮他答疑,一卷书译完,问题竟提了六百个之多,他俩之间互通e-mail简直成了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米伊还给他寄去了由他本人校勘、评注的《阿尔贝蒂娜》,以及他撰写的小册子《普鲁斯特的「贡布雷」》。徐在二○○二年间去伊利埃—贡布雷参加山楂花日活动之后,觉得这次参观对理解普鲁斯特的小说很有帮助,便向协会会长让—皮埃尔·昂格雷米,即中法文化年的法方主席提出能否用该地的一些照片作为插图,并得到了他的首肯。纳蒂雷尔还给他寄来她评注的《斯万之恋》,内容十分新颖。二○○二年上半年徐在拉罗谢尔大学任教期间,因查阅的需要,曾请伽里玛出版社版权科科长安娜·德尔马斯寄给他《在斯万家这边》第一卷。这样,在翻译第一卷时,手头上就已经有了好几种原文版本及相关资料了。他在翻译过程中,也得到国内同行的许多帮助。例如,小说中引述缪塞《五月之夜》的诗句时,从《缪塞精选集》中找到了译文。译完有关法布尔《昆虫记》的文字后,从报上得知某出版社出版了由昆虫专家校阅的新版本,又费劲找来参阅;关于夏多布里昂描写的无意识记忆,他很想看看原文,辗转托人终于得到三卷本的《墓后回忆录》。小说中谈到巴尔扎克《纽沁根银行》中博德诺尔的小厮,就请曾参加《巴尔扎克全集》翻译工作的译者帮忙,请她把有关段落的中译文抄录后寄给他。小说中涉及《埃涅阿斯纪》,又请人给他寄去该译本参照…… 徐作为译者,事前对该书进行了一番深入透彻的研究,自己也成了普学专家了:关于意识流、玛德莱娜蛋糕、作者的书房卧室、故乡贡布雷、斯万的恋情等,他在后记中引经据典,写得都很到位,决非泛泛之谈。他在翻译《追忆》一书所持的态度,给了我们一个启示:即在翻译一本书之前,不仅要熟读该书,还因对它进行一番研究,才能译得更好。 [IMG]upload/news/20051485057.jpg[/IMG]
0